|
 |
 |
|
|
|
| 发贴时间:2009/7/22 20:40:59 |
楼主:任立 |
|
|
郯地,以及它相关的人和城市《序》 沉 重 的 飞 翔 袁 忠 岳 这是任立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由林莽作序的《任立的诗》出版于2002年9月。7年过去了,诗的庄稼是该又一次收获了。真如诗集中说的《干活,没有什么不好》,干写诗这个活,更没有什么不好。任立爱干这个活,这个活一旦干起来,就再也停不下来,恐怕要干一辈子了,而且这个活最后会会使任立飞翔起来。在任立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是不能不干的,一件是经营生活,与山东农业大学一个下属企业合作的生意,奉老抚小,不仅仅养家糊口,还要让生活越过越好。另外一件就是写诗,这是为了“使我保持着诗和歌的天真 / 保持着大自然一样纯美的心灵”(《这是我的家》)。前一件事是面对现实,承受生活之重;后一件事是展翅飞翔,寻觅心灵的家乡。这两件事合起来就是他的人生,虽然跌宕起伏,但他一定会像雄鹰一样飞翔天空。就是这本诗集,就是我这篇序的题目。 贴近生活,尤其贴近诗人本人的生活,是这本诗集的特点之一。任立诞生于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全国性灾难发生的第二年,也是他父亲致残家庭灾难发生的第二年。说起来不信,我与任立第一次见面向他打听的一个人,竟然就是他的父亲。他父亲在山师中文系上学时比我低一年级,我知道他,是因为系里曾成功地演出曹禺的话剧《雷雨》,他是话剧团的团长,演出前在幕前讲过话,后来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听说文革开始不久,他就挨斗,被迫跳井自杀,同班同学都认为他死了。是我从任立那儿了解了真相,告诉他们,任文浩还活着,不过致残了。《让我想想》一诗写到他父亲的悲惨命运,这就是父辈的遭遇留在下辈心里挥之不去的痛,说他生于苦难长于苦难,毫不为过。他就是在历史罪孽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过早地感受到世态的炎冷,从小没少遭人冷眼白眼。“我也曾经在无数个人生的冬季 / 遭到雪雨的戕戮和压折”(《一根麦秸躺在马路上》),“我就像生活中的红对联纸条 / 被一点胶水粘着在风中飘荡”(《飘荡的红对联纸条》),这种在另册家庭过日子的孤寂冷漠感觉,旁人是体会不到的。从被疏远被遗弃处境中体会最真切、表达最概括的大概就是那首《我有一种被地球摔出去的感觉》一诗了,“摔出去 / 摔出去 / 摔出去我才知道被摔出去的感觉”。不是诗人喜欢抱怨,而是历史透过被它伤害的第二代人的命运在诗中悲悯叹息。正是父辈的遭遇成就了他一生不离郯地的宿命,甚至,他因生计艰困而中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业,只能在当地酒厂就业,为了生计附带做点小生意。为此,他得背着大包小包挤火车、住客栈,孤寂于异地他乡,嘈杂于批发市场。在《去E城谋生》、《我躺在昆山的草坪上》、《北京的六月》、《人们像蚂蚁蜗牛一样生活着》等诗中,对这种奔波劳顿的底层辛苦生活有着真实细致的描述。现实的生存压力并不比历史的心灵负担轻松。因此,他对郯城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因生于斯长于斯而感到亲切留恋,“我舍不得离开这个散发着乡村风情的小城”(《这是我的家》),“家乡的每一样东西 / 我都喜欢离它那么近”(《我喜欢离那么近》);又感到它的空间过于狭小,“捆住了我欲飞的翅膀”(《让我想想》),“我在郯城的天空下无法飞翔”(《小郯城》)。矛盾的心情交织在他心头,他说:“在苍凉的郯地的白云上写诗 / 我写下第一句是爱 / 第二句是恨”(《我在一朵白云上写诗》)。这就是我们在这本诗集中读到的郯城,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小县城里结识的一段真实人生。它由于还残留着历史冷酷的脚印而不能不沉重,它因为要在喧嚣纷争的现实中谋生存求发展而不能不沉重。面对这样的人生,你会不由自主地掩卷深思,深思那段残酷斗争的无情历史,深思当下物欲泛滥的满目荒芜。 浪漫是这本诗集的又一特点,现实无情诗有情,生活沉重思轻盈。身体虽然踯躅于郯地,灵魂却可以翱翔于天空。这也就是任立钟情于诗,几十年来不离不弃的原因。“因为在郯城这片荒凉的大地 / 除了面对诗歌,我很孤独”(《我给小树打手机》),诗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安慰,给了他浪漫的想象,给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有一首诗写得很像童话,那就是《一把琴靠在小树上》,诗分两段,第一段写谁相信将一把琴靠在一棵小树上,树就会唱歌,“它细细的枝条,薄嫩的叶子 / 又有多少激情多少力量”。第二段写“一把琴靠在一棵小树上 / 我真的听见了小树在歌唱”,小树还把推撞它的风和打击他的雨当作朋友,邀请小鸟、白云、小孩和它一起唱,“歌唱四季,歌唱自然,歌唱大地……”,于是谁都相信它会歌唱了。诗的结尾说:“如果这把琴靠在我身上 / 我也会将生命之歌奏响”。“琴”代表一种机遇,从不相信小树会唱歌到相信,既是机遇的赐予,也是潜力的发掘,不给人表现的机会,怎么知道人家不行呢?“小树”则是自况,它不仅用歌声证明自己能唱,还邀请大家一起唱,包括打击过它的风风雨雨。这种和谐的关系和情景也正是诗人的理想追求。对于未来,诗人是满怀希望的。诗集中有些诗,一看题目就阳光灿烂,如《黎明是怎么来的》、《迎向太阳》、《我是一只想飞的鸟》《给我一个窗口》、《春天真的就这样来临》等等。诗人向往纯净的生活,生活却并不纯净,怎么办?诗人的想法是要“过滤”,要“砍去”。所谓“过滤”,就是要“像一位诗人 / 梦想着最最干净的爱情干净的思想干净的精神 / 筛去金钱、权力、地位等世俗的杂质……”(《过滤》);所谓“砍去”,就是要“做些斧子砍去 / 砍去生命的癌 ……/ 砍去世俗,砍去堕落与卑劣 / 世界干净了谁都会写出一首美好的诗歌”(《做些斧子砍去》)。“过滤”是对自我而言的,是自我的自洁行为;“砍去”则要有鉄肩担道义的精神,敢于向邪恶宣战。和谐的环境、美好的社会是要人人自觉去维护,去争取的。诗集给予人们的正是这种自信和理想,有了它们,就等于有了心灵的翅膀,既能肩负沉重,又能超越沉重,可以翱翔于诗的天空,在那里自由地飞来飞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诗集中虽然感受到历史和现实加给个人命运的沉重,却并不因此就悲观绝望的原因。我们看到风雨如磐之下升起的是生命的昂扬。诗集中还有不少诗篇是写亲情、友情、爱情的,都是美好真情的自然流露,使读者在动情之余暗想,原来“野孩子”的内心也有儿女情长柔痴缠绵的一面。 诗集中多数诗篇是用赋的铺叙手法写的,往往抓住一个中心句,反复吟诵,排比式的铺展开去,让人感觉犹如大海汹涌的波浪。这样写比较畅快自由,可以不受格律规矩限制,直抒胸臆,又回肠荡气,倾情尽意地表达心中所思所念:一种壮美,一种柔美。但如果缺乏节制,就会使结构显的松散。诗的含蓄简练的特点,也会被排浪般的句式淹没。诗的手法还是以更加多样化为好,赋、比、兴都要有一点。构思的时候,除了发散式思维,还要有整合式思维,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即使是自由诗,语言的乐感也是不能不讲的。这都是今后写诗时可以注意不断改进的地方。既然决定干一辈子写诗的活了,总希望把它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是吗?有改进的余地,就有了对未来的期待,我们期待这一本诗集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惊喜。 2009-6-25于泉城 袁忠岳,中国著名诗评家,教授 聆 听 天 籁 的 回 音 ——简评任立的诗 孙基林 宋颖 诗歌在经历了80年代昙花一现的繁荣之后,一度进入熊市,一跌再跌,终于如美人迟暮,“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在这样一个尴尬的背景之下,诗人的遭遇就是“去年单位测评中/在群众众矢之下/我卷了铺盖回家待岗/贫困的生活/扫去我的一切斯文”(《诗人的遭遇》),诗人任立用笔记录下自己的遭遇,没有故弄玄虚自作清高,也没有顾影自怜放大音量呻吟,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被一些人人为地涂抹得面目全非/真像家乡人说的/我是一个神经病/也像妻子说的/是个真正的时代傻子、时代的穷鬼”,他仍然执着地笔耕不辍,痴心地把诗歌这片“黑白相间的羽毛”“插在相册里/当作我的翅膀”(《一片羽毛》),他坚定得就像《挂在墙上的鱼》,“离开了水的鱼/将风当水/即使死了/也没有放弃生命的梦想”。 诗歌陷入低迷状态,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阅读的缺席却是不容忽视的。造成阅读的空场,就诗歌自身的弊端来说,一个需要正视的原因是,当下诗人对于谴词造句的过分热衷,对于奇、险意象的过分偏爱,精心构建了连业内人士也不甚了然的词语的迷宫,致使诗歌越来越晦涩难懂,人为地拉大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距离。所幸的是,任立的写作与这一流行病相悖,他的诗是好懂的。然而好懂并不意味着浅薄,像他这种诗性盎然却又好懂的诗,恰恰是读者欢迎的。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在诗人眼里,天籁万物皆有诗性。诗人从树叶上明媚的五月,从白云里流浪的鸟鸣,阅读着、聆听着大自然的心声(《树叶 树叶》),甚至连宇宙间泪滴般滚动的尘埃,他也从中听到了天籁的声音,并且联想到了星的身世(《星的身世》)。诗人用他那特有的体贴入微的神经末梢,触摸着上苍赐予滚滚尘世的天籁之音,又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在读者内心拨弄出美妙的和弦。 同样是聆听天籁的回音,任立通过不同视点的选择,完成了对于各种心理体验的准确表达。他怀着大悲悯的心情站在世俗之外,俯视苍生:“留下炽热的目光/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看着苍生/看着大地”(《过滤》);而他那《停在树头的目光》,则焦灼地希望狂风“像铁锤一样帮我打开挡板/打开生活/打开视野/看见坚强的树干/听到树根与泥土的心语”,寻找生活的本真;他的诗歌《卖肉的也被吹到巷子口》则更真切和直接地表达了他对俗态生活的殷殷关切之情:“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这本来在固定门市卖肉的/也被迫摆在居民多的巷子口/其实这是抢拦生意呀/就像这年头下岗的工人/从企业、公司流落尘世各个角落”,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表达的却是设身处地的关怀。他把自己置身世内,还原为生活的一分子:“人人都认为我是一只小小的米虫/我飞翔的力量/并非是因为自己的翅膀/是来自于风/来自于世俗的风/吹着我在这社会百态的上空”。然而,诗人的志气毕竟是不俗的:“我有时对生活就是这样/当我被认为是一只小小的米虫时/我会把雷电捂手里闷死/把荣誉擎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当我被认为是一只小米虫时》)。任立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他不屈的性格特征和诗性理想。他的眼睛不断地被这些天籁之音点亮:“这天籁的声波/轻轻晃动了世界,晃动了大地/使叶片上的露珠亮了起来/使我的心灵洞开了光//我听见/来自空中的鸣响……它会传向一切生灵的耳朵/传向一切根须一切枝梢/我听见了清清楚楚地听见了/黎明是怎么来得”(《黎明是怎么来得》),他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这些浑然天成的诗句中,妙笔生花。 从美国自白派诗人的自杀现象,到顾城、海子们决绝地告别了青春华年,乃至于众多诗人对于死亡命题的执意追索,死亡命题像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影子,总是多情地捕捉着诗人的目光。从某种意义上讲,命运的悲剧往往是性格的悲剧造成的。这些也许是诗人的特质:纤细敏感的触觉、略带偏执的性格、不合流俗的心性。它们使得诗人就像悠悠岁月递给人们的一个哀婉的音符,完成了传递天籁之音的使命之后,就被上帝吝啬地收回,只剩下袅袅余音,惹人伤感。终极命题在任立的笔下,也或多或少地流露了这种倾向,是值得注意和有所警醒的:“一片斑褐的枯叶/残挂在枝头飘摇……我看着这凄凉的情景/感觉自己也像这片枯叶/挂在生活的枝头……冬天/逼向大自然的时候/也在悄悄逼向我”(《逼向我的冬天》)。 可喜的是,任立的笔下,爱就像一束束灿烂的阳光,冲刷掉了生活的阴霾:“一簇甜甜的笑/在黑夜中盛开……它是感情的火焰/融化了一棵冰冻的心/燃烧了我爱的春天”(《一簇甜甜的笑》)。爱是诗人永恒的灵感之源。任立的诗中,随处可见这种因爱而生的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你的目光/像这个春天将我撞倒了……我的眼前一亮/像闪电划破我爱情的夜空”(《郊野的春天将我撞倒了》)。 天籁之音是千变万化的,能够听到天籁之音,是诗人的幸,亦是诗人的不幸。它对于诗人任立是幸还是不幸呢?学无止境,幸运总是降临给那些有准备的心灵的。
孙基林,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宋颖,著名青年诗评家 背着真情行走郯地的草根诗人 ——评任立的诗 田化霖 与诗人任立相识已有五、六年了,初次相遇,还是在晨练的运动场上。那时我们谈得很投机,谈诗歌,谈人生,谈健身……第二天,他便赠给我他的第一本诗集《任立的诗》(中国文联出版社),读后很受震撼。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位实力派诗人,是一位用真情抒写人生的诗人。当时曾对他的诗产生了为他写点什么的冲动,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在任立的第二部诗集《郯地,以及与它相关的人和城市》即将付梓之际,他将打印好的诗集校样亲自送到我家,让我给审校并写点评论,我深为他的信任而感动!这样也使我能够先睹为快。于是,以后接连几天晚上,在莹莹的灯光下,我展开用A4纸打印的厚重的诗卷,那优美的诗行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乡土情深、身心沉重的草根诗人。 郯城是郯国故地,自古是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它山清水秀,东边有齐魏马陵之战旧址——马陵古道(马陵山脉),境内有沂河、沭河两条大河流过,地处鲁南大平原,可称得上江北的鱼米之乡。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杞柳之乡”,还是“姜湖贡米”的产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古就名人辈出。如大家熟知的“孔子师郯子”的佳话,“孙庞斗智”、“于公断案”及“东海孝妇”的传说,出过文学家鲍照、徐陵,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等。因此,郯城是块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地方。任立,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他无时无刻不汲取着郯城文化的丰厚涵养,也无时无刻不热恋着这片故土。他在这里读完了小学、中学,中专毕业后有来到这里的酒厂工作,虽然当中到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这片朝夕相处的土地。故此,他的诗歌根植于古郯这片沃土。是郯地为他的创作提供了题材,是郯地鼓起他创作的勇气,是郯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如此诗集开篇《这是我的家》所写:“这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这个散发乡村风情的小城/因为我一低手/就抓起生我养我的泥土/早晨下午甚至一天的任何时候/那小鸟的歌声/绝不亚于帕瓦罗蒂和迪里拜尔/从而使我保持着诗和歌的天真/保持着大自然一样纯美的心灵/我时时将它植在创作中/送给远方的诗刊和朋友/让他们看看我质朴美丽的家园。”可以看出,是家乡的山水滋润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使诗人对家乡产生了无限的眷恋。多年来,无论是写诗、工作还是经商,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可见其赤子情深。这种赤子情在他的一些诗篇中可以处处寻觅到。 任立既为草根诗人,自有他不平常的经历。他做过酒厂工人,又自谋职业——经商,多年在生活的底层挣扎,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诗人熟悉下层人的生活,那么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色小人物,对农民问题,对民生问题,对处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不能不引起他的关注。如《一位加油站的农民》中:“一位农民/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停在加油站/电子称的显示牌上/显示着三元钱一公升/他伸了一下舌头/惊诧这洪水一样迅速上涨的价格……”再如《小郯城》中:“郯城很小/什么局长、乡长被双规被逮捕了/不用电视报纸十分钟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干活,没有什么不好》中也有同样的反映:“当今/谁会去欣赏/铁锨插进沙子与石子与泥土中的锐利/铁锨与大风摩擦的火花/谁会去倾听/货包下搬运工脊骨嚓嘣嘣的声音/酿酒人打开酒锅时的长唳/谁能体会到/独轮车与心跳的节奏是那么相似/我家乡煎饼与咸菜的香甜……” 二、痴情的挚爱的追寻着。 在日常生活中,任立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其诗人气质即显现无遗。他坦诚,率真,直来直往,毫不虚伪。无论是谈生活琐事,还是谈写诗为文,他都会掏心窝子说话,绝不遮遮掩掩。与他相处的人都说他直爽率真。在今年五月份的淄博“蒲松龄故里笔会”上,他与会上作报告的著名作家、学者交流时,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甚至与作家、学者们争论,可见其性格的一斑。在爱情方面,他也是一位率真的痴情汉。他不避世俗的冷眼,大胆追求爱情,大胆向心爱的人示爱。几多甜蜜,几多烦恼,几多浪漫,几多沉重……他都无所顾忌,我行我素。 从他的诗《你的手温将我烫伤了》中“ 我深知自己已被你烫伤/ 烫的心结了好多疤/我指着疤 /给太阳看看/ 给月亮看看/ 给我邻居老高看看/ 给海子、顾城、普希金、艾略特看看/ 这哪儿是疤/ 这分明是一片褐色的积淀着爱的鳞。 ”“记得洪家楼分手/ 我一直带着未愈的伤疤飘流/ 飘流在亲人的期盼与担忧中/ 飘流在朋友诡谲与鄙夷的眼睛里/ 我有时呆坐在路边 /有时在冷冷的秋雨中傻等 /等到天上下起的秋雨泻尽/ 等到伤疤不再是伤疤 。”这两节,足见其爱的执着和爱的疯狂。 最典型的还是看他的情诗代表作亦即本诗集的压轴之作——《我把你的照片贴在岱崮的石头上》的一节:“我把你的照片贴在岱崮的石头上/我沿着黑暗的小路茫然流浪/我摸着每一块被岁月淋湿的石头/就像抚摸着你/思念你的我撞在岱崮路边的电线杆子上。”看!多么痴情的诗人!竟然在夜晚将所爱的人的照片贴在岱崮的石头上,执着的思念之情冲昏了诗人的头脑,他竟然撞在岱崮路边的电线杆子上,真是近乎痴狂。再看下一节:“我把你的照片贴在岱崮的石头上/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让你美丽的倩影像太阳一样把这儿的山川照亮/我就站在岱崮的最顶巅/向全世界宣示:/我爱你!/然后我双膝跪下,祈求上苍赐福给我们!”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是诗人顾不得这些,为了爱,他竟然双膝下跪,向全世界宣示。诗人为爱而疯狂,因爱而无法自已,情不可遏,只好让爱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读到这种激情似火的诗篇,使我不由的联想到郭沫若的《炉中煤》等爱情诗,其抒情格调确有极其相似之处。 三、寂寞的灵魂冲撞着纷繁芜杂的现实,让诗人落魄成一位沉重的思考者。 诗人永远是诗歌的主体,但也永远是诗歌的客体。诗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诗人的心灵也不能严严实实的封闭在坚实的铁罐中,他必然要融入社会的洪流和大众的群体中。诗人那寂寞的灵魂,那敏感的神经,必然与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发生碰撞,也必然与那灰色无聊的生活相抵触。这些也必然会映射在诗人的心屏上,撞击出或明或暗的思想火花,也定会引起诗人对社会种种现象的茫然与无奈,及对当今社会种种现象的沉重思考。没有这种深刻的沉重的思考,诗人的创作就成了无病呻吟,成了苍白无力的文字游戏!例如《岁末,大地说些什么》中:“将心贴在冬天的泥土上/听听大地/岁末了,大地会告诉我什么/人生的房梁上/挂着蛛网,和熏黑的苇叶/我一个人/承受着世界的寂寞”“ 将心贴在冬天的泥土上/我的心跳敲击着大地的寒冷,震动着破败的砖墙/岁末了,大地会告诉我/什么是贫困/而一个诗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又能盘点什么”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诗人陷入了沉思。再看他的《大家都来干活吧》中的诗句:“这样的手/把生命的大部分,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典当给企业,典当给流水线上/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哦/一切/还有哪些官儿有脸去公款觥筹交错?/还有那些官儿有脸去公款洗桑拿,一掷千金?/可以这么计算一下/往往一杯酒相当于一个流水线工人一个月的血汗钱/一次桑拿,一掷千金就是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年甚至一生的薪水。”诗人目睹官儿们灰色无聊的生活,他们在挥霍公款,就是在挥霍人民的血汗!“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些现象自然在诗中有所揭露,自然也会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思考。 如果让我给诗人提一点建议的话,我觉得在诗的主题的深刻性和鲜明性上还有一定挖掘与提炼得空间。 林林总总,以上是我读了任立新诗集的肤浅感受,限于篇幅,不多赘述。 最后,祝愿任立在诗坛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优美诗篇! 2009年7月6日于古郯 个行走于尘世间的“野孩子” 顾青 初识任立,是在2002年山东文学举办的黄岛笔会上,准确地说,是在笔会结束后拿回来的《山东文学》刊物上。一首诗歌《停在树头的目光》从众诗歌中脱颖而出,……“我多么希望狂风/象铁锤一样帮我打开挡板/打开生活/打开视野/看见坚强的树干/听到树根与泥土的心语。”如它的诗句一样,这首诗以其清新的面貌,自然流淌的情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挡板,直入心灵。另外的两首是《星星的身世》和《燃烧的车票》,每一首都很精粹,散发着灵性的光芒,让同时发表的其他的诗歌都黯然失色。第一次读到这样的诗歌,耳目一新,喜爱地反复地读着。不由翻看关于他的介绍:任立,笔名“野孩子”,生于山东郯城,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剧专业。所附的照片上是一张青春气息的脸,略带忧郁的眼神。就这样,我记住了他的名字,知道了在山东的南部,有一个叫任立的诗人。 四年后,暨2006年春的当代文苑莒南笔会上,再次见到了任立,准确地说是第一次见到本人。在居所的院子里,他正在与一位文友拍照,我一下子认出了他,惊喜地走上前去打招呼,并要求参与合影。从来都不喜欢追星的我,竟也做了一回追星族,那兴奋劲就像遇到了前生的兄弟姐妹。是的,我一直认为,凡是能以诗歌作桥梁,有着天然的沟通渠道的诗者们,应该都是前生的兄弟姐妹。 接下来的游览中,看到了一位卓而不群的诗人,他身穿传统的中式对襟服装,一幅超然的神态。在八路军115师旧址里,他盘腿坐在地上感怀;在莒南天佛前,他又盘腿坐在一尊石刻菩萨前照相,忽然发现他的面相可谓传说中的“方面大耳”,正与他身后的菩萨相像。我竟然这样想,这会不会是一个流落人间的真人呢?后来的交往验证了我的第一印象:他的穿着反映出他出身于传统的深含文化底蕴的家庭,他的祖母是解放前杭州艺专和徐悲鸿一起教书的艺术家,他的父亲是五十年代的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精通两国外语。诗人往往就是这样出现的。一个天才的诗人绝对不是一代人的文化所能造就的,他的精神贵族的特质往往是来自几代人的文化遗传。 莒南笔会之后,终于可以读到他更多的诗歌。先是到网上搜索到一部分,后来又收到了他寄来的诗集《任立的诗》。仿佛一下子得到很多的宝,这下子可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诗的甘露了。他的超凡的想象力,他的豪放情感,他的五彩斑斓的意象,他的自由流畅的语言,他的哲理的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诗歌世界。在网上读到第一首《过滤》时,马上被超凡的想象力,跳跃的美感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太阳升起的时候 谁将天上的乌云过滤 它炽热的目光 在很高很高的地方 看着苍生 看着大地 或者鸟或者树叶甚至生活的结疤飘来时 谁又会伸出心灵的筛子将其筛去 像一位诗人 梦想着最最干净的爱情干净的思想干净的精神 筛去金钱、权力、地位等等世俗的杂质…… 太阳转呀转呀 又是谁过滤每年四个季节每日的风雨 这么久…… 而黄昏以后 谁会一个人过滤黑夜中更黑的东西 《黎明是怎么来的》是一个天才的诗人聆听上帝的声音,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纤尘不染的美:我听见了呀/清清楚楚听见了/黎明是怎么来的/这天籁的声波/轻轻晃动了世界,晃动了大地/使叶片上的露珠亮了起来/使我的心灵洞开了光。《你的手温将我烫伤》中澎湃的激情与微妙的美感,爱情之美令人心醉。《这儿的风在吹》中写道:妹妹,这儿的风在吹呀/将多少激情,多少爱,甚至痛苦/吹在一颗露珠里随风翻滚 ……《有时候》在唯美的画面中又呈现穿透现实的力量。“夜灯照在水面上/我觉得像踩着光火在水中行走/一片树叶飘流着/它真像我的一个兄弟/有时候/我站在宽大的方瓜叶上面/觉得黎明是从我脚下爬出来的……有时候/一支笔蘸着雨水写字时/会写出一片闪光的泥泞/在世俗的商品的社会里/好多金子好多大诗大文章就躺在烂泥里。《诗人的遭遇》、《我给小树打手机》、《一根壁柱》、《一只眼睛烧着了,一只红肿了》这几首让我读到心中难过,眼中含泪。一根壁柱支起屋顶/流浪的野孩子从而有了归宿/一根壁柱支起了天空/一群流浪的野孩子有了家园/一根壁柱的影子在苍凉的郯地/丈量着野孩子心灵的孤独/一根壁柱的根扎得很深/像樱桃树的根深深地伸入家乡的泥土。诗人的精神气质不同于俗人,如果他与俗人一样,他就不是诗人了。这也注定,诗人在现实中的存在往往是孤独的痛苦的。他没有太多的人可以交流。他是率直的,纯真的,甚至是童真的,不走世俗的套路。他在尘世中的挣扎是令人动心的。 任立的诗歌中,有着水一样自然流淌的语言,火一样燃烧的生命激情,太阳、树、鸟儿与花朵一样的美感,海一样深邃的思想,而这一切贯穿着大自然的灵性,即为他的诗性,即天性。 “一整夜/风没有从树上带走雨/雨感情地依偎着树”……这样美的句子,已经举例很多了,忽然间觉得,我就像一个妹妹,在如数家珍地炫耀着兄长的作品。是的,在诗歌里,我和诗人是永远的兄妹。广义地说,在诗歌里,诗人们都是兄弟姐妹。神圣地说,在诗歌里,诗人都是上帝宠爱的孩子们,上帝把他们投放到人间,去接受世俗的历练,反馈着人间的声音。 一个行走于尘世间的野孩子,他是上帝的孩子,他用血和泪,用最纯净的灵魂,踉跄在尘世间:吟诵着真善美。我们祝福任立,祝贺任立新诗集的出版。
|
|
|
 |
|
|
| Re:郯地 以及它相关的人和城市《序》 |
回复时间:2009/7/24 11:56:12 |
游客 |
|
|
| 雷诺护垫 |
回复时间:2016/6/3 17:32:55 |
游客 |
|
不错的文章,内容才思敏捷.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雷诺护垫 http://www.zhongguoleinuohudian.com/ |
|
|
| 钢格板 |
回复时间:2016/6/4 6:47:34 |
游客 |
|
不错的文章,内容文章雅致.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钢格板 http://www.hbhsganggeban.com |
|
|
| 钢格板 |
回复时间:2016/6/7 7:14:56 |
游客 |
|
好文章,内容一针见血.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钢格板 http://www.hbhsganggeban.com |
|
|
| 工业明胶 |
回复时间:2016/6/9 2:41:10 |
游客 |
|
不错的文章,内容惊涛骇浪.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工业明胶 http://www.zhongguomingjiao.com/ |
|
|
| 勾花网 |
回复时间:2016/6/10 8:09:49 |
游客 |
|
好文章,内容学富五车.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勾花网 http://www.zhongguogouhuawang.com/ |
|
|
| 勾花网 |
回复时间:2016/6/26 3:12:25 |
游客 |
|
不错的文章,内容欢风华丽.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勾花网 http://www.gouhuawangcom.com/ |
|
|
| 隔音屏障 |
回复时间:2016/6/27 1:55:37 |
游客 |
|
好文章,内容无懈可击.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隔音屏障 http://www.zhongguoshengpingzhang.com/ |
|
|
| 安平物流网 |
回复时间:2016/7/1 5:47:50 |
游客 |
|
好文章,内容气势磅礴.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安平物流网 http://www.anpingwuliuwang.com |
|
|
| 桥梁伸缩缝 |
回复时间:2016/7/4 9:28:38 |
游客 |
|
好文章,内容酣畅淋漓.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桥梁伸缩缝 http://www.zhongguoshensuofeng.com/ |
|
|
|
|
| |